先从一物一码较基础的标签来探讨其中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赋码方式分为激光打标、UV墨喷墨、贴标等赋码方式。激光打标效率往往跟不上产线速度,因此对产量多、销量大的快消品牌并不适用。近年来,国外研究也发现UV 油墨固化后残留的光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化学迁移或物理接触包装内的食品,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较后,贴标的方式看似好操作,码安全却很难得到保障。赋码过程中多重第三方环节,很容易泄露码数据,或是被不法分子采取极端温度方式使二维码标签脱落,扫码获奖励。这些问题导致不法羊毛党盛行,品牌大量活动资金流失,无法与真实消费者互动,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行业中的不规范还体现在编码规则上。首先,二维码生成的算法如果较为简单、不进行加密处理,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破解和伪造。不法分子通过解析算法,伪造大量二维码盗取信息用于恶意抽奖或为假冒商品提供“认证”,让商家蒙受损失,消费者也无从分辨商品真伪。其次,编码数据结构由不同的发码方自行定义,因此也需要不同软件进行扫码解析,消费者参与体验大打折扣,也打击了积极性。不统一的编码也不利于商家通过二维码对商品营销、通路管理、商品防伪等多个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对企业而言效率低、成本高。
扫码数据被上传至后台,而后台架构对一物一码企业的服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统计与算法,才能保证扫码数据的准确性,为品牌后续的活动提供宝贵的数据洞察。一些算法不够严谨的后台,轻则可能无法处理高并发下的扫码访问,导致消费者扫码体验不好或是数据流失,重则出现抽奖码被盗走的现象,对企业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一物一码行业的发展势头将持续向好,未来,一物一码的应用领域也将非常广泛。例如可以与AR、大数据等科技相结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互动体验。在快消品牌中,产品假冒的现象往往屡禁不止,严重侵害品牌形象,扰乱了市场秩序。而通过使用一物一码,使每一件商品都有的二维码,就可以有效杜绝假货。去年,商务部办公厅编制了《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落实国家关于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的要求,一物一码或许可以成为溯源平台的数据传输口,既作为通路过程中记录商品信息的入口,也可以用于终端消费者对溯源数据进行查看的接口,帮助我国的溯源体系平台建设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