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4亿,这十亿量级的大众用户、上亿的企业用户将支撑二维码产业成长为千亿级规模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鲜为人知的是,二维码在中国次大范围的应用是2010年新版火车票的发售。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中国二维码应用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重要支撑载体。
“二维码虽然小,但涉及的产业链却很长。”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执行主任张超表示,包括应用企业、二维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软件系统开发商、喷印打码设备厂商、识读设备提供商、以中广联合为代表的二维码标识注册解析、标准接口等平台服务商,还有提供二维码认证、保险、大数据等的增值服务商等。
今年1月,中国电子商会和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就表示,将在国内外建设30个省级二维码产业展示服务基地和南北两大综合性产业集聚区,构建千亿规模高价值产业链,打造中国二维码产业的“超级航母”。
安全
大闸蟹应用二维码防伪,为何冒牌货反而多了?
二维码产业的广泛应用,也让一些不法分子觅得机会。从恶意广告到金融诈骗,共享单车被贴上伪造的二维码等,违章交通罚款单二维码被篡改等事件也层出不穷。
张超分析,由于目前统一的顶层编码和解析体系尚未普及应用,不同码制标准之间、同一码制标准下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二维码,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导致二维码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同时,网络上生成二维码较为随意,没有对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形成系统化监管机制。
他举例说,阳澄湖大闸蟹较早应用二维码防伪技术,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市场上冒牌货反而更多了,这是因为普通人很难通过外观识别这些黑白小方块,甚至识别二维码比识别大闸蟹还难。
“如果在扫码中,系统同时会提示二维码的来源,消费者就会容易辨别二维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张超说,就好比IP地址的管理,域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用户可以很容易辨别出哪些域名是非法的、被禁止的。
他建议,企业应主动在二维码标识注册认证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认证,从源头和发码解码机制上统一规范管理,消费者也主动使用被第三方平台认证过的扫码工具,扫描有认证标识的二维码;此外,加快推进标准规范、评价认证、保险等配套服务机制的普及,从应用端和消费端实行市场倒逼机制,推进二维码规范应用和安全应用。
据透露,目前,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正与保险机构联合开发二维码应用险种,推出扫码安全险、正品保障险,如果消费者因为被保险的App扫码而发生支付、网银账户信息被盗用,以及贴有二维码的产品被鉴定为假冒商品,将予以赔付。
未来
不再是单纯的“黑白方块” 可写入芯片成“隐形载体”
随着5G网络的发展和物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二维码的入口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放大,张超表示,人、事、物等每一个连接对象分配二维码做标识,从而实现万物互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立数据链,也离不开二维码标识技术。
有专家预测,二维码大数据将有望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可应用于社会管理、医疗救助、健康大数据和身份、物体信息识别等方面,市场前景广阔。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为志则表示,二维码在信用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可用于建立人与物关联的证据体系,“二维码承载的不仅仅是商品信息,还是一个法律证据”。
张为志说,二维码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例如过去口岸货物查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国际化贸易采取电子证据链后,各国口岸可以把证据链发送到各个成员国,这有利推动贸易便利化,快速推动货物移动。“未来的二维码和现在看到的黑白方块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同编码方式的二维码,还可以写入芯片中,成为肉眼看不见的信息承载者。”
值得注意的是,二维码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新的“较量”。
张超说,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的开源二维码,相关的核心技术及专利来自国外,其可能暗藏技术“后门”、专利陷阱等,存在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对此,我国要加快建成“自主、安全、规范、可控”的二维码产业体系,首先建立起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标准体系,逐步替代国外技术标准;其次,制定出我国主导的国际通用的二维码技术和应用标准,推动自主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推动我国从二维码大国迈向二维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