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消费者国内外权益日,都会曝光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一些无良企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令人深恶痛绝。无独有偶,今年的3·15晚会央视曝光瘦肉精”又卷土重来,令人震惊。
“瘦肉精”卷土重来,引发恐慌
据本刊编辑了解,“瘦肉精”的正式名称是盐酸克仑特罗,大剂量用在饲料中可以促进猪的增长,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而且“瘦肉精”在我国已经禁用。中国农业部1997年发文禁止瘦肉精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商务部自2009年12月9日起,禁止进出口莱克多巴胺和盐酸莱克多巴胺。
今年央视3·15晚会记者的一段调查,让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一些饲料企业瞒天过海地在往饲料中非法添加各种“禁药”,包括“人用西药”,而且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江苏远方中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造肉一号”、山东省成武旺泰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速肥肽”、郑州百瑞动物药业公司的主打产品“厚祺峥重”、河南漯河宇信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日长三斤”均在列……
在这些违规添加药物的饲料产品背后有一个惊人的事实是,饲料违规添加禁用西药,能使饲养的动物傻吃酣睡猛长,但是抗生素在肉里边有残留,人吃了带抗生素的肉以后,或产生“耐药性”。长远地来说,它可能会让某种病菌、病毒产生耐药性,这样就会导致整个人类都无法再有效抵御疾病。
风波不止,暴露饲料监管缺失
诚信二字有多重要,它涵盖的意义不只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的美德,而是做人较基本的原则,我们在谴责这些不良商家的时候,也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深深担忧。
据了解,自2011年瘦肉精被曝光后,政府部门就制定了严格的添加剂使用规范,也加大了对饲料非法添加剂的整治力度。那么“瘦肉精”缘何屡禁不止?饲料安全如何把关?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又该如何保障?
自开年以来,国家政府屡屡发文,要求在各行业为每件产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可追溯体系,国家“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对食用农产品、食品等重要产品建立健全可追溯体系,各行业的试点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基于“一物一码”的可追溯体系也逐渐被企业和消费者认可,然而“瘦肉精”事件让我们引发思考:对于一些细分领域的产品安全还尚未得到重视,监管模式也不成熟,可追溯体系的落地还未全面普及。
敲响警钟,可追溯体系亟需扩展至细分领域
饲料作为畜禽的源性食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乎畜产品质量安全,而饲料原料作为生产饲料产品的原材料,其质量高低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动物与人之间是一条食物链与生态链的关系,一旦源头得不到安全保障,类似危机事件将会再次上演。此次“瘦肉精”事件暴露出我国饲料行业安全管理亟需整顿,对饲料产品的监管也应及早提上日程。目前对于原料产品的监管,农药、兽药、种子、食盐等都被要求建立可追溯体系,而饲料领域尚属空白。
为饲料产品建立可追溯机制,保障饲料源头的可追溯性,缓解消费者恐慌情绪,是接下来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以及物联网标识行业需要去做的事情。事实上,可追溯体系就相当于给每个产品建立了一份“履历”,由此可以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环节流向及时监控,并且在必要时进行召回,让产品的整体动态都透明化。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我们希望,随着监管的加强,饲料滥用行为,能得到有效遏制。